1月份适合种什么苗木 适合种植的苗木的季节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1月份适合种什么苗木,以及适合种植的苗木的季节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本文目录一览:
什么季节栽种树苗好
春、秋两个季节栽种树苗最好。
晚秋是指地上部进入休眠1月份适合种什么苗木,根系仍能生长的时期1月份适合种什么苗木;早春是指气温回升,土壤刚解冻,根系已能开始生长,而枝芽尚未萌发之时。树木在这两个时期内,因树体储藏营养丰富,土温适合根系生长,而气温较低,地上部还未生长,蒸腾较少,容易保持和恢复以水分代谢为主的平衡。至于春栽好还是秋栽好,世界各国学者历来有许多争论,主张秋栽为好的占多数,但从生产实践来看,因各地具体条件不同,不可拘泥于一说。大致上,冬季寒冷地区和在当地不甚耐寒的树种宜春栽;冬季较温暖和在当地耐寒的树种宜秋栽。冬季,从植
株地上部蒸腾量少这一点来说,也是可以移栽的,但要看树种(尤其是根系)的抗寒能力如何,只有在当地抗寒性很强的树种才行。在土壤冻结较深的地区,可用“冻土球移植法”。夏季由于气温高,植株生命活动旺盛,一般是不适合移植的。但如果夏季正值雨季地区,由于供水充足,土温较高,有利根系再生;空气湿度大,地上蒸腾少,在这种条件下也可以移植。但必须选择春梢停长的树木,抓紧连阴雨时期进行,或配合其1月份适合种什么苗木他减少蒸腾的措施(如遮荫)才能保证成活。至于具体到一个地区的植树季节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、树种类别和任务大小以及技术力量(劳力、机械条件等)而定。
1.春栽
从树木生理活动来讲,春季是树木开始生长的大好时期,且多数地区土壤水分较充足,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栽植季节。树木根系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,即可开始活动。因此春栽符合树木先长根,后发叶的物候顺序,有利水分代谢的平衡。但在春旱严重地区,如西北、华北等地,春风大,气温回升快,适栽时间很短促,栽后不久,地上部萌芽生长,根系不能完全恢复,成活率比较低。在冬季严寒或对在当地不甚耐寒的边缘树种,以春栽为妥,可免防寒越冬之劳。具肉质根的树木,如山茱萸、木兰属、鹅掌楸等,也以春栽为好。
春季农事繁忙,劳力紧张,要利用冬闲,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。应预先根据树种春季萌芽早晚和不同栽植地的化冻早晚,作好计划安排,寒地城市化冻顺序是先市区,后郊区,山地是先低山,后高山,先阳坡,后阴坡,在平地,先轻质土,后重质土,有建筑处,先向
阳处,后背阴处。树种萌芽,如落叶松、银芽柳等最早,杨柳类、山桃次之,榆、槐、栎类、枣最迟。落叶树春栽宜早,即土壤刚化冻即开始。秋旱风大地区,常绿树也宜春栽,时间可晚些,我国西南某些地区(如昆明)受印度洋干湿季风影响,冬、春为旱季,蒸发量又大,春栽如果管理不善,成活率很低。但落叶树可以春栽,宜尽早并有充分的灌溉条件。
2.雨季栽植
春早,特别是秋冬也干旱的地区,土壤水分不足,蒸发量大的西南地区,栽植成活的主要矛盾是外界水分(包括空气湿度)条件差,故以雨季栽植为好。雨季如果处在高温月份,由于阴晴相间,短期光强温高,也易使新植树木水分代谢失调。则要掌握当地历年雨季降雨
规律和当年降雨情况,抓住连阴雨的有利时机栽植。华北、西北山地,多用小苗雨季造林,成活率较高。我国西南地区夏秋为雨季且较长,且雨季海拔较高,不炎热,所以栽植成活率较高。城市雨季植树,多用大苗和大树者,视情况还应配合遮荫、喷雾等其1月份适合种什么苗木他措施。
3.秋栽
秋季气温逐渐下降,蒸腾量较低,土壤水分状态较稳定;从苗木生理来说,此时树体储藏营养较丰富;多数树木根系生长有一次小高峰。在当地属耐寒的落叶树,秋栽后,根系在土温尚高的条件下,还能恢复生长。因为根系无自然休眠期,只要冬季冻土层不厚,下层根系仍有一定生长活动,且翌春活动也早。秋栽时间较长,自落叶至土壤结冻前均可进行。秋栽也应尽早,一落叶即栽为好。夏秋为雨季的华北等地,常绿针叶树,此时再次发根,故其秋栽应比落叶树早些为好。规律和当年降雨情况,抓住连阴雨的有利时机栽植。华北、西北山地,多用小苗雨季造林,成活率较高。我国西南地区夏秋为雨季且较长,且雨季海拔较高,不炎热,所以栽植成活率较高。城市雨季植树,多用大苗和大树者,视情况还应配合遮荫、喷雾等其他措施。
4.冬季栽植
在冬季土壤基本不结冻的华南和华中、华东等长江流域地区,可以冬栽。以广州为例,气温最低的1月份平均温度仍在1℃以上,故无气候上的冬季。从1月份就可种植棒树、山松等常绿深根性树种,2月即全面开展植树工作。在冬季严寒的华北北部、东北大部,由于土壤冻结较深,对当地乡土树种,可用冻土球移植法,国外如加拿大、日本北部亦常用。优点是可利用冬闲;省包装和运输机械。于气温
达零下12℃左右时,挖掘土团;若挖侧沟时,发现下部冻得不牢,可于坑内停放2~3天。因土壤干燥冻不实者,可于土团外泼水(最好于冻结前预先灌水)。运输可利用冻结河道,或预先修护泥土地,泼水冻结成冰道,用人畜即可拖拉。
1月份可以种植杨梅吗
杨梅苗木的定植关键技术介绍如下。
1.习性 杨梅最适宜温度为15~20℃,12~13 ℃也能生长,怕高温不耐酷热,忌烈日照射。要求年降雨量1000mm以上;若少于1000mm,常因夏秋干旱而枯死。栽植杨梅的土壤,要求土质松软,排水良好,含有石砾,pH值4~5。杨梅能与菌根共生,要求比较瘠薄的山坡地;平坦肥沃地栽种杨梅反而使树体徒长,落花落果多,降低产量。杨梅最适栽种在5~30度的山坡地。向阴地杨梅果实柔软多汁,风味佳;向阳地果实质硬汁少,应选择北坡地种植。海拔500m以下、年平均气温15℃以上的山区及深山山谷蓄水良好的坡地最适宜种植杨梅。
2.栽前准备 杨梅根系膨大,定植前必须挖穴,穴直径1~1.2m,深70~80cm。一般在冬季进行,挖穴时,表土和心土要分开放置,挖穴密度:4m×5m、5m×6m、4m×6m,即每亩挖15-20穴,也可利用地边、地角挖穴种植。每穴施农家有机肥25~40kg,施肥后倒入挖穴时取出的表土填满穴的2/3。然后每穴施磷肥1kg,再覆黄土10~20cm,在黄土上栽植杨梅苗。栽植时必须将一半叶子或全部剪除,过去的主根也应剪除,须根散开于土内不能卷曲。栽好苗后,覆土齐基颈,蔸下堆土高于平面10cm以使穴土沉实后与地面相平。定植时间,在冬季有霜冻的地区,宜2月中下旬进行,无霜冻的地区,可在11月中下旬进行。
3.栽后管理 杨梅苗木定植后,必须立即浇足定根水。定植时和定植后浇的水必须是清水,浇粪水其成活率大大降低。杨梅定植成活后,一般不宜追肥。即使所栽土质特别差,需要追施淡粪水时,也必须离茎基50cm以上。杨梅怕高温干旱,夏秋干旱时浇清水抗旱,特别是定植后的第一年
雀舌黄杨在一月份可以移栽吗,移栽时要注意哪些?
雀舌黄杨,四季常青,枝叶碧绿。较耐修剪,适宜用于美化花坛,也适合盆栽观赏。雀舌黄杨,主干生长较慢,而新枝生长较快。要长成拇指般粗细的主干,大约需要七八年的时间,而要生长修剪成篮球大小的花球,只需三四年即可。移栽雀舌黄杨一年三季皆可进行,一是春季植株发芽之前,二是夏季多余时期,三是秋后。一月份,正是北方地区最寒冷的时期,土地尚未解冻,植株根系正处于休眠期,不但移植困难,而且移植之后,根部不能即可恢复生长,因此要移栽雀舌黄杨最好延迟到三月中旬以后。
雀舌黄杨地栽移植方法简单,成活率百分之百。我们当地用于布置花坛的雀舌黄杨,大都是南方苗圃繁育的,在春夏秋三季,都有栽植。只要将带有土团的植株载入地上,浇透水,苗木即可成活。没有什么需要特别的注意事项。
而要将成株雀舌黄杨移栽到盆中栽植养护,则需要讲究点移栽方法,以保证成活,利于生长。
首先要科学选择移栽时间,根据本人移栽 的时间体会是在春季萌芽之前最容易成活。再就是对雀舌黄杨的断根处理。成龄植株,根系较长,为适应盆栽的需要,可将长根短截,只保留上部侧根即可。三是移栽之后,需用水浇透,边浇水,边轻轻摇晃植株主干,目的是为了让植株的细根与盆土紧密结合,以利于保水。四是移栽之后,可将盆栽放置的遮阴处养护半月左右的时间,然后进行正常的管理养活。总之,地栽雀舌黄杨用作盆栽,根系不可留的太多,为的的是为新根生长留置更多的空间。
雀舌黄杨一旦移栽成活,其肉质细根就会旺盛生长。而根系生长有个特点,就是喜欢靠近花盆内侧边缘,花盆内侧边缘的毛细根,生长速度快,但是由于受温度以及水肥等方面的影响,淘汰速度也较快。这样的结果是,花盆内侧边缘聚集生长了密密麻麻的毛细根,而盆土中心部位则根系较少,影响植株生长,则会出现生长缓慢的状况。而雀舌黄杨生长缓慢,又不宜换盆过于频繁,以三至四年一次换土换盆为宜。这就是对植株根系多去少留的原因。移栽雀舌黄杨,原土团无需保留太多,只需保留三分之一即可,盆土中应尽量加大新土的比例。
盆栽雀舌黄杨用土,以沙质土壤为宜,不宜用腐叶土栽植。
几月是培育杨树苗的最佳时期
每年1~3月都是扦插杨树苗的好时节。
杨树的繁殖方法:
播种繁殖
杨树种子小,蒴果成熟即开裂,因此采种用剪采果穗法或从地面收集。种子极易丧失发芽力,宜随采随播。在含腐植质多的砂壤土上播种育苗。
扦插繁殖
一、选用优质种条
选用一年生扦插苗,以一级苗和二级苗中下部分作种条为宜。三级苗发育不健全不能作种条二级苗,梢部木质化程度差的部分和有病虫危害的苗木不能作种条。
二、剪截插穗及处理
剪截插穗长16cm-18cm,芽口距1cm,插穗剪好捆成捆浸泡在清水中待插,确保插穗不失水。
三、扦插时间、方法和密度
1.扦插时间:1月至3月上旬。
2.扦插方法:直插,插穗入土2/3-3/4,注意不要倒插,插后紧土并灌水一次。
3.扦插密度:采取宽行密株模式,株行距40cm×60cm、60cm×70cm或35cm×70cm。
关于1月份适合种什么苗木和适合种植的苗木的季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标签: 1月份适合种什么苗木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